




濾液中含有蔗糖一鈣和蔗糖二鈣,經加熱便水解生成蔗糖三鈣沉淀,過濾后得到熱餅。冷、熱餅在桶中混合加水并加熱成為蔗糖鈣乳,送往制糖車間代替部分石灰乳加入到糖汁中。在糖汁飽充時蔗糖鈣被分解成蔗糖和氫氧化鈣,從而回收了蜜中糖分。
間斷式的斯蒂芬法60年代改進為連續回收的方法。回收蔗糖的同時,廢蜜中所含的棉實糖也被石灰沉淀并回收到糖汁中,積累在廢蜜中。棉實糖會影響蔗糖結晶。

落入機內的甜菜在隨主軸轉動的三槳蝸形板和慣性離心力作用下沿筒壁移動而被固定在壁上的刀片切成菜絲。
切絲刀片有帶立刃和不帶立刃的波紋形刀,也有平板梳形刀。中國多采用帶立刃的波紋形刀。切出的菜絲為V形。菜絲應厚度均勻,具有一定彈性和機械強度并有較大的表面積。菜絲群的透水性應良好,以利于糖分提取。新鮮甜菜切出的菜絲長度應在8m/100g以上,碎片小于百分之5,不含聯片。

甜菜制糖工藝大了解
甜菜制糖過程為:甜菜洗凈經切絲機切成角鐵形菜絲,連續進入滲出器后隨熱水逆向對流,使菜絲中的糖分和部分非糖擴散水中,得滲出汁。除渣、計重后,用雙碳酸法清凈處理,得到清汁后的工序與甘蔗制糖基本相同。
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銷于其他國家,深受廣大用戶的歡迎。我們生產的設備外型美觀,工藝先進,整機結構緊湊,操作維修方便,安裝時間短。售后服務及時等諸多優點。河南竇谷糖機械銷售有限公司在拼搏中求創新,竭誠為廣大新老用戶提供產品和優良的服務,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創美好的明天!
制糖機機械發展歷史
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甜菜制糖的成功及大動了制糖業的發展,直接導致了制糖業的機械化。長期以來,用來制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而甘蔗只能生長于熱帶、帶地區,寒冷地區則不能種蔗制糖。18世紀末期,一種新的制糖原料──甜菜終于被發現,給制糖業的發展帶來重大突破。 1747年,德國化學家A.馬格拉夫發現甜菜塊根中含有蔗糖,但未受到重視。
